情緒、語言、科學

 俗女養成記說悲傷有五階段:否認、憤怒、討價還價、憂鬱、接受。

但我的人生不太有機會出現憤怒/討價還價/憂鬱的階段。

尤其是工作後,大體認知到情緒完全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,

就更容易在意識到問題後,跳過情緒反應,對自己彙整方案後解決。

但好像蠻多人不是這樣。

各種聆聽的過程都是能量的消耗,人生哪來這麼多事情值得浪費時間抱怨/生氣,

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負面情緒上,不如靜下來思考,怎麼樣讓明天過得更好。

也要告訴自己,他人的功課只能他人自己作,每個人的速度和資訊來源都不同,

很多非語言類的概念,只能慢慢留待每個人咀嚼消化,加速不了。

另外,

雖然語言的發展是為了幫助溝通,但人們卻往往在同一個字詞上有各自的想像,

疊加了自行的腦補、定義之後,反而更加深了彼此的誤會和標籤。

當遇到不確定對方表達的意思時,先停止自己的想像,

問問對方在說出這句話的背後原因,或許會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與答案。

還有,

雖然科學是普遍理解世界運行規則的方式,但不應該是唯一,

對於目前許多無法被解釋的原理,應該秉持保留態度,不妄下定論接受與否,

科學就像是一把尺,當尺只有30公分,

超出30公分的範圍,我們只能說無法測量,不能說那些都不存在。

(但也不一定真的存在)

留言

熱門文章